“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风小桃枝。”
古人的词句,从来不远今日的场景。
经过一整年的坚守,经过漫长冬天的沉寂,
在一声春风的唤醒里,
蒙山的冰雪褪尽,沂河的冰封消融。
大地苏醒,万物焕然。
一年一度,新春佳节。
我们的春节合刊也披沥风雨,和您相约新年。
为了让广大读者度过一个快乐祥和又充满文化意味的新年,今年的春节合刊特别分为“春之声”、“春之曲”、“春之趣”、“春之味”、“春之彩”、“春之语”、“春之贺”等几个版块。
每个版块内容不同,但又彼此呼应、相得益彰。
我们的故乡临沂,有着悠久深厚的文化积淀,临沂人民对书画艺术也有着情有独衷的热爱与热情,从事书画创作和钻研的艺术家们也代有传承、名家辈出。
在“春之声”版块,我们特别推出了艺术版——“临沂艺术家大拜年”特刊。
作品是最好的说话。
艺术家们用自己的才华与坚守为临沂文化艺术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铸成了当下临沂之文化气象和艺术风度。
他们用自己的作品,表达和传达着对新春的祝福、对春天的赞颂、对家乡的依恋。这些作品,是春风吹过村庄和田野,将山河酿造成千言万语的低语与倾诉。
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历了疫情的洗礼,多少人转身逆行,成为英雄。多少人坚守在家,完成蜕变。
有些瞬间所以化成永恒,就是因为那些共同经历过的风雨,刻画了时光,也填充了灵魂——华美的叶片落尽,才看得见生命年轮的紧致与绵密。
新年怎能少了团聚与相守?
今年,却有些人不能回来,有些人不能回去。
但是无论团聚与分离,亲情的彼此守望总是给春天以力量和期待。
珍惜相聚吧,珍惜在熟悉的美味里,相遇亲人的目光。
珍惜可以围炉闲谈,让守夜的灯火可亲、可忆。
在临沂,有5000名志愿者将陪伴5000名孤贫儿童度过新年。
他们的行动更是“春之暖”。
万家灯火的夜晚,一万个人将因为爱与善而彼此连接。
5000名志愿者燃起的心灯,让孤独者感受到温暖、获得了方向。
只有温暖过一方的背影,转过身时,才能遇见光芒万丈的前方。
因此,志愿者们必将在即将到来的四季里,更有力地行走。
祝愿善良坚忍的沂蒙,平安祥和。
祝愿历经风雨的春天,繁花似锦。
祝愿开启了新篇的一年,
人人保持热爱,奔赴明媚的山海。
(本报编辑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