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奇 兰山台 王超群 兰陵台 孔维克)地上是纪念馆,地下是商业设施,这两个看起来完全不同的项目却完美结合在一起。眼下,沂蒙革命纪念馆地下空间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正在加紧进行,地下建筑面积占到整个建筑面积的59%,比地上建筑面积利用整整多出将近一万亩。
市国土资源局土地利用科科长 沈庆国 这个地下分成了几种用途使用,一个是有公益的停车场使用,还有社会经营的停车场,主要是还建了地上拆迁商户的门面房,地下主要是商铺,还有地下仓储设施,这样就节约接近50土地。
在寸土寸金的主城区,我市由算“规模账”变为算“经济账”,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将一部分地面设施转入地下,拓展城市空间容量。在建成区工业园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向上层空间挖掘生产能力,节约土地利用存量。
市国土资源局兰山分局局长 冯连伟 通过提高容积率百分之五十,那么相应地使我们节约集约用地,至少提高了百分之五十以上,比如说过去建设一层厂房,占地一百亩的话,那么现在20亩最多25亩,就可以完成过去相应地投资产值。
在协调推进空中、地上、地下开发综合利用土地的同时,我市还加大对工矿废弃地复垦。在兰陵县李山根采矿区,过去由于露天采矿,矿渣堆积如山,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从去年开始,鲁城镇护林员李昌银和村民们在废弃矿坑上复垦栽树,如今,曾经荒秃的矿坑已是满眼绿色。
鲁城镇护林员 李昌银:去年栽上的时候,它们只有40厘米高,如今都有70厘米高了。原来的矿渣堆天,矿坑遍地都不见了,如今只见满眼绿,这在过去这里想都不敢想。
据统计,兰陵县境内采矿坑、废弃地、矿渣山等工矿废弃地达1.2万多亩,主要分布在鲁城、尚岩、新兴等乡镇。为此,兰陵县将李山根矿区的复垦、绿化纳入到全县矿区生态恢复治理工程。
鲁城镇宣传委员 曹光辉:我们把渣子山推到,埋在坑里,进行平整,在上面附上80厘米厚的土层,进行复垦。
当地政府还专门选择了适合渣子山土壤的30多万株黑松,对恢复的地块坚持宜耕则耕、宜林则林的原则,发展农业经济。目前,兰陵县已累计投入8000多万元,对2000多亩工矿废弃地实施了开垦整理。
兰陵县国土局副局长刘建垠 :通过实施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我们县现在共增加耕地2079亩,治理后的土地权属归村集体所有,承包给农户,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矿区及周边的生产、生活环境大为改善,实现了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有效统一。
截至目前,全市共立项增减挂钩项目237个12.6万亩,腾出土地5.9万亩,已建成标准厂房1100万平方米,建筑密度高于35%,较传统厂房节地1.2万亩,全市亿元GDP占用建设用地79公顷,与十年前相比下降27%,中心城区人均建设用地从163平方米降到109平方米,实现了以较少的土地消耗支撑较快的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