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2025年09月30日 周二
临沂教育丨临沂艺术学校2025年秋季学期“思政第一课”开讲

爱临沂讯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关键作用,引导学生从沂蒙红色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厚植爱党爱国爱家乡情怀。

 9月29日上午11点,学校党委书记张繁咏以“讲好抗战故事 传承沂蒙精神”为主题,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堂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秋季开学“思政第一课”,让红色基因在师生心中深深扎根。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姚贵松、教务科主任胡敬娟、思政教研部主任李雪玲、公共教学部主任张萍及全体思政教师现场参加活动。

课堂上,张书记以沂蒙精神与伟大抗战精神的深厚渊源为切入点,将目光聚焦于“沂蒙母亲”王换于的传奇一生,用三个温暖而悲壮的故事,带领师生重温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创办战时托儿所,舍家护幼显大义

 首先,他详细讲述了王换于创办战时托儿所的动人故事。“王换于”,这个充满时代印记的名字,也成了她与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紧密相连的起点。

1939年10月,战时托儿所正式成立,王换于接手的第一批27个孩子中,最小的仅出生3天。在粮食紧缺、环境险恶的情况下,他们把仅有的粮食留给孩子,儿媳们也将奶水省给年幼的托儿所儿童。最终,托儿所的孩子无一受损,王换于自己的4个孙子却因照顾不周先后夭折。师生们深深为这份“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所动容。

接着,张书记讲述了王换于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八路军伤病员的故事。大众日报社工作人员白铁华被捕遭受酷刑、奄奄一息时,是王换于和丈夫悉心照料、日夜守护,最终让他恢复健康,重新回到战斗岗位。讲到这里,张书记声音哽咽,眼中泛起泪光,台下师生也红了眼眶。这份与八路军生死与共的情谊,让师生们深刻体会到“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内核。

思政课传红色魂,师生同沐信仰洗礼

最后,张书记讲述了王换于送别“干女儿”陈若克的悲壮故事。这份跨越血缘的深厚情感,让现场师生无不深受震撼。

课程接近尾声时,张书记动情地说:“沂蒙母亲王换于用一生诠释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她的故事不是尘封的历史,而是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火炬。作为新时代的中职学子,你们肩负着技能报国、服务家乡的重任,希望大家能从这些红色故事中汲取力量,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日常学习和未来工作中,用过硬的技能为沂蒙地区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思政第一课”让全校师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红色教育和精神洗礼。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将永远铭记沂蒙母亲的感人事迹,把红色精神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努力掌握专业技能,将来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合格建设者;老师们也表示,会将红色元素融入日常教学,引导学生赓续红色血脉,让思政力量照亮学子成长之路。

2025年09月30日 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