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临沂讯 8月2日,中共临沂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体会议举行。会议指出,要进一步突出重点,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标志性产业链构建“临沂版”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商城国际化打造内外贸一体化开放高地,以科技教育人才贯通培育新质生产力,以城乡融合发展统筹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以暖心舒心营商环境赋能民营经济,以群众持续有感有得增进民生福祉,加快推动沂蒙老区发展得越来越好。
一要以标志性产业链构建“临沂版”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接续是我市面临的关键问题,以前临沂对房地产依赖过重,现在转向制造业主导,但传统产业整体竞争力偏低,新兴和未来产业规模还不够大,动力转换“青黄不接”。为此,临沂大力发展先进工业,变泛泛地抓为深耕细作,确定13条标志性产业链。下步,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瞄准“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集群化”,从链上发力,以抓项目为核心、抓政策为保障、抓创新为关键,实施三年攻坚行动,打造具有辨识度、话语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当前,要围绕“三图六表”,用好“一致性清单”,解决好在建项目要素制约,有序开展“3+5+13”系列招商活动,出台个性化产业支持政策,尽快立起全市发展的“四梁八柱”。
二要以商城国际化打造内外贸一体化开放高地。当前,受美国加征关税影响,外贸不确定性持续增加,大趋势是从外贸主导转向内外贸一体化。但对临沂来说,过去商贸主要面向国内,现在外贸反而是增量。今年临沂大力实施商城出海、企业出海,积极“走出去”拓市场。要坚持“一个扁担挑两头”,国内“一头”重点培育外贸龙头,年内新增跨境电商2000家;海外“一头”新布局海外商城、海外仓30处,再组织境外展洽活动29场次;加快构建“公铁空海”立体化国际物流大通道,拓展TIR、GMS物流线路,中欧班列到发500列以上;加强与山东港口集团对接,尽快成立合资公司,开展海铁联运、抵港直装。
三要以科技教育人才贯通培育新质生产力。过去企业发展靠规模扩张,以量的增长追求利润;现在市场饱和,要靠技术、管理、模式创新赢得发展,抢占新质生产力赛道。发展新质生产力,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要坚持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支持临沂大学、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临沂工学院等高校发展,重点对接100所高校院所,落地合作项目200个以上;加力技术攻关,用好临沂科技大市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年内转化成果增长20%以上;强化平台建设,市重点试验室整合优化到300家左右,年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2.4%;抓好高层次人才引育留用,年内新培育市级“人才飞地”10个、链接优质成果30项以上。
四要以城乡融合发展统筹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当前,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临沂城乡空间布局大体成形、但发展仍不够均衡。城市持续提升中心城区的首位度,以羲之故里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为核心、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奥体片区为核心、打造城市活力新中心,以商贸物流城建设为带动、打造西部新城,以沂河新区为示范、打造产城融合高地。县域重点抓特色发展,以产业为支撑、以园区为抓手,做大经济体量,实现强县进位、弱县赶超;加快沂水、平邑等市域副中心建设,以临港、莒南为中心打造钢铁新城。农村突出抓片区化推进,加快今年90个新片区建设、继续巩固改造28个老片区。要把扩消费作为下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抓好“点靓沂河”、“激活蒙山”的同时,加快推进在手的96个“1+7”文旅项目,抓实商城、汽车、直播电商、家居等“六大消费”,全力打造鲁南苏北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五要以暖心舒心营商环境赋能民营经济。临沂靠民营经济起家立市,这既是临沂的最大“基本盘”,更是下步发展的最大底气;民营企业活力足、善创新,是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中坚力量,要把营商环境作为发展民营经济的关键变量来抓。今年临沂提出“1155”工作思路,重点抓好“高效办成一件事”、规范涉企执法、政策直达快享、助企纾困,营造尊商重企氛围。当前,关键是规范涉企执法,推行分级分类监管,开展专项教育整顿,严厉查处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全面提升执法能力水平,助力民营企业安心经营、专心发展。
六要以群众持续有感有得增进民生福祉。越是经济困难,越要高度关注群众安危冷暖。要始终弘扬“党群同心、军民情深”的优良传统,用好“四下基层”“热线首发”等渠道倾听群众意见,及时解决诉求问题;要重点办好20件民生实事,年底向群众交账;要促进高质量就业,新增城镇就业9万人;要实施教育攻坚行动,确保教育大会任务落到实处;要加力推进农村供水、卫生室改造、人居环境整治,年内实现自来水户户通、改造提升农村卫生室2713处(已完成2100处)、新改建农村公路700公里。